同心铸牢中华魂 勠力共谱团结篇——汪清县掀起“三共四同”互嵌式示范社区创建高潮 -尊龙凯时真人
“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,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,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……”1991年,一首《爱我中华》唱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核心内涵,即各民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,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谁也离不开谁。
今年以来,汪清县深入贯彻州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,紧紧抓住春节、元宵等节日契机,广泛开展各类节庆活动,突出“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”和“同唱一首歌、同跳一支舞、同吃一桌饭、同过一个节”主要内容,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汪清样板。
优化“共居共学”环境,提升同心共融效果
“唠唠家常嗑,说说心里话,‘社区食堂’让各族居民聚到一起,就像一家人一样。”1月10日,汪清县长荣街道江北社区开展公益电影走进“社区食堂”,让居民们在同吃一桌饭时既能唠家常、诉情怀,增进各族居民群众情感交流,又能提升各族群众文化情,共筑民族情,让幸福的年味在各族群众间传递。
江北社区巧借节庆之机,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,“连你我、聚老幼、话亲情、叙民情”,尽最大力量凝聚每一名普通社区居民的心。在江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吴善花眼中,社区的每一名居民都没有区别,都是“家里人”,要说“家里话”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以来,汪清县13个社区开展各类联谊活动近百场,万余名居民在活动中共叙民族团结情,增强各民族居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。此外,还采取演讲比赛、语言教学、结对共学等形式,开展“推广普通话 铸牢中国心”等主题活动10次;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主题广场、文化庭院等场所设置文化墙绘、宣传展板37处,打造“红石榴之家”、民族团结示范街等特色阵地,不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依托“板凳微课堂”“炕头微宣讲”“网上小课堂”等载体,组织社区书记带头讲、“红石榴”宣讲团集中讲、“百姓名嘴”特色讲,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。开设“党红石榴e家亲”“红石榴花开”等视频号,发布短小精悍、通俗易懂的视频33个,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。
构建“共建共享”格局,凝聚同心同行力量
春节前夕,汪清县大川街道幸福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“幸福集市 聚爱同行”活动,携手“幸福合伙人”开集迎新春,现场设置义剪义诊、推拿按摩、送福送暖等10个摊位,为各族居民提供暖心服务。
幸福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徐淑娟表示,凝聚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每一名成员的力量,共同建设美好家园,共同享受幸福成果,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体现。
记者了解到,汪清县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,动员4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、两新组织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,建立“代理亲人”帮扶机制,推动在职党员与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结成对子168个,积极开展关爱慰问、生活代办、就医陪诊等专项服务。推动社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,建立“五社联动”机制,开展文体、公益、联谊、帮扶等活动29次。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优势,开展“四季帮扶”“巾帼大宣讲”“青春志愿行”等活动,全面凝聚民族团结共识。打造融情活动驿站、养老服务中心、幸福食堂等服务阵地,通过集中设立政策宣讲、健康指导、爱心义剪等摊位,为各族群众提供精准的党群服务。组建“红石榴”志愿服务队23支,广泛开展社区微工作、居民微心愿、治理微建议、民族微事项“四微”活动,凝聚服务各族群众的强大合力。
丰富“共事共乐”载体,营造同心同向氛围
基层治理专干、“社工岗”人员、基层民警,都是接触普通居民的“一线人员”。汪清县建立“老姚工作室”“小凯说法工作室”等,积极吸纳民警、法官等人员开展普法宣传、解决矛盾纠纷25次,畅通了矛盾化解渠道;搭建“书记直通车”平台,推动街道党工委书记、社区“第一书记”定期下沉网格,精准把脉辖区各民族群众诉求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“红石榴之家”、社区食堂等阵地,面向各族群众开展写春联、剪窗花、猜灯谜、包饺子等新春、元宵联谊活动,在“同吃一桌饭、同过一个节”中厚植邻里情谊、增进民族感情。
石榴花开红艳艳,籽籽同心向未来。一个个活动、一项项成果,汪清县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,描绘着经济社会繁荣发展,各民族和谐共融、守望相助、共同发展的生动图景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,汪清县正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经济发展、民族团结、社会稳定、边疆安宁的新时代美好画卷。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