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春走基层 | “黄林”防火瞭望员杨成从事森林防火瞭望工作29年,默默守护成就不平凡的坚守,被人们亲切地誉为——长白林海第一哨 -尊龙凯时真人
长白山林海,广阔无垠。防火瞭望塔犹如一枚定海神针,稳稳矗立于这苍莽的林海中。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塔拉站林场防火瞭望员杨成就是塔上的哨兵,只要在塔上,他每15分钟就瞭望一次,29年从未间断。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杨成练就出千里眼,成为山里通,更是活地图,日夜守护森林,守护青山绿水,守护野生动物的家园。
2月22日,记者在瞭望塔下见到杨成。他身材消瘦,微微有些驼背,脸上的皱纹是岁月和风霜留下的痕迹。他虽不善言辞,但目光炯炯且坚毅。今年52岁的他,攀爬16米高的瞭望塔,如履平地。
杨成是大山的孩子,也是“林三代”。从小在林场长大,对绿水青山有着特殊的情感。1994年在林业技工学校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塔拉站林场1109号瞭望塔,从事森林防火瞭望工作,这一“瞭”就是29年,是全林场坚守时间最长的瞭望员。
林业工作辛苦,瞭望员又是其中最为艰苦和寂寞的岗位。瞭望塔建在山顶,气温低。初春、深秋两个防火关键期,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瞭望塔上,即使穿着厚厚的棉大衣,腿上裹着羊毛护膝,不一会儿也会被冻透。杨成长年累月吃住在林海,患上了滑膜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。病症突发时,他不得已拄着木棍上塔。有人劝他休息休息、换个岗位,可杨成总是说:“这个岗位总要有人来干,别人干我还不放心。”
杨成不怕苦,怕的是预报火情不准确。他说:“既然选择了瞭望员这个职业,我就要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作用。”
火灾是森林最大的敌人,瞭望员是发现火情的第一道关卡。杨成刚上瞭望塔时什么都不懂,他练瞭望技术,在最短的时间熟练掌握辖区地形地貌。经过多年摸索,他总结出“三看”瞭望工作方法:一看农林交界处,二看针阔混交林,三看地形地貌有无变化。他把周边近2万公顷的森林地形地貌刻在脑子里,每一个坐标点都熟记于心。他说:“在我的测报盘上,如果差1厘米,地面上就差500米,在大森林中这500米的误差,扑火队员就会贻误战机,酿成灾难。”现在,凭借一架固定式罗盘、一个普通望远镜,杨成能把坐标点精确到小班的作业区。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防火办副主任代广阔说:“有杨成在,让人放心、安心。”
每一次认真的观察瞭望,可能都是一次对森林的挽救。即使这份工作枯燥、乏味,但杨成对瞭望员岗位从未产生过动摇和放弃的念头。瞭望塔距离林场9公里,每次上塔,他骑摩托车到山脚下,其余3公里的山路,坡度平均达到60度,只能徒步行走。山上本无路,却被杨成一步步踩出了路。有同事做过统计,29年来,每年春秋两季防火期间,杨成累计行走近10万公里,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。
防火瞭望塔不到2平方米,每天只有一个人瞭望。没有人陪杨成说话、聊天,耳畔只有呼呼的风声,眼前只有林海的波涛。他的“伙伴”是蚊虫、马蜂、毒蛇和猛兽。2020年5月6日早上,他和往常一样走在上班的路上。临到塔前,他看到远处有只黄色毛皮的动物,定睛一看是一只体格健壮的野生东北虎。凭借多年在林区生活的经验,他两只眼睛死盯老虎,慢慢后退着离开危险区域,躲过一劫。29年来,他多次遇到野猪、黑熊等凶猛的野生动物。面对诸多危险和困难,他从未想过退缩,始终如一,坚守在高山之巅。
29年来,杨成的工作区域没发生过任何火灾,为全省实现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作出了突出贡献。杨成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“长白林海第一哨”。
—— 记者手记 ——
山林中,只有风声在耳畔响起,地上野生动物的蹄印清晰可见,没有手机信号,这与山外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对比。趔趔趄趄才能跟上杨成的脚步,走过他走过的山路,看到深山矗立的瞭望塔,记者不禁由心底里敬佩杨成。他甘于寂寞29年,瞭望、报告,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,默默守护成就不平凡的坚守,保障了林海的安全。他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,就是不简单,无数个平凡汇聚起来就是伟大。
这种简单和平凡的背后,是责任、是敬业、是奉献,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。
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楠